這篇文章可能跟一般你在網路上搜尋總體經濟與投資相關的文章時比較少看到的觀點。首先,我猜你可能有在 Youtube 看過搶救股民系列的影片,對投資有了那麼點經驗卻總是賺賺賠賠,績效不太穩定,我想在這系列文章裡簡單跟你分享我在股市十幾年的經驗裡,我怎麼形塑自己的大局觀,並透過這些觀點來實踐我追求的暴賺。
我是一名技術分析的信仰者,我相信所有的資訊都反映K棒上,但在專職操盤的前幾年中我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我無法單純透過K棒的反應去預測這檔股票能漲多少?30%還是1倍? K棒前面的走勢可能完全相同,卻在後面有天差地遠的表現,而我想追求的暴賺都是想要追求漲一倍以上的股票,這個時候我發現,如果沒有大局觀我很容易被市場上各種消息所影響,不論是股價的短期變化、媒體報導、朋友的討論。如果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與對目前所處的經濟環境的了解,很可能會因為這些消息導致無法抱住股票而錯失暴賺的機會。相反地,如果了解經濟所處位置是在成長還是在衰退以及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就能過濾出這些消息是雜訊還是警訊,進而做到看對、下大、抱住。
總體經濟結合產業發展趨勢就是大局觀的第一步
回到大局觀,我所謂的大局觀是總體經濟跟產業的發展趨勢
而我所說的了解總體經濟不是要研讀經濟數據並以此作為進出場的依據,我們不是要當經濟學家,而只是要去了解我們現在處於景氣循環的哪個階段,避免對於數據過度地解讀與恐慌。至於哪些數據是重要的呢?
德國股神柯斯托蘭尼有一句名言「股市=資金+心理」。
所以在我過往的交易經驗中,我會特別注意錢的流向以及感受市場上的情緒。
有鑑於此,我會從資金的角度來思考。金錢的流向大致上與貨幣政策、經濟發展、利率及匯率有密切的關係,而決定相關政策的關鍵單位就是央行,這也就是我在頻道會員直播的時候一直關注央行動向的原因。
要推測央行可能的動作,就必須要了解央行的施政目標,央行的施政目標有以下三點:
- 維持可以接受的通貨膨脹率
- 維持不要暴衝的經濟成長
- 維持利率與匯率的穩定
這也就是為何我會關注初請失業救濟金人數、CPI物價指數、以及生產者物價指數等,這些與央行施政目標相關的數據。為了達到目標,央行會利用各種政策手段來達到目的,央行的手段絕對會影響中長期的股市發展。
有許多專業機構的經理人都會參考這些來制定投資策略,但我們收到的投資建議與報告中常常都說得模擬兩可沒有辦法得到一個明確的結論來幫助投資人設定自己的投資策略。既然央行的施政目標與經濟成長是有關係的,那接下來就來談談我們常聽到的一件事-景氣循環。
景氣循環大致有4個階段分為衰退、復甦、成長、繁榮,景氣循環的週期與發展一般來說都有其脈絡,每個階段依序出現,不太會產生隨意跳躍或逆行的現象,接下來會簡單介紹這四個週期中有什麼樣的特點,央行又會有什麼樣的動作。
衰退期
衰退期常常伴隨幾個現象景氣快速降溫、資本市場大幅崩盤、市場情緒悲觀..等的狀況,在這個時候政府就會祭出許多政策來刺激經濟,最近一次的衰退期就是去年疫情爆發時,全球封城導致經濟停擺,政府不得不推出前所未有的政策來刺激經濟,來協助企業維持運作。政府會在貨幣面與財政面推出救市措施,讓景氣落底止穩等待復甦期的來臨。
復甦期
在復甦期中政府通常會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推出財政刺激政策、並可以觀察到油價、原物料的價格處於低點、整體經濟數據數於低基期的現象。
從2020年末以來,美國就是一直處於復甦期,這段時間FED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元指數走低。這段時間的大局觀也是建立在復甦期會維持寬鬆的貨幣環境。當時在2020年11月的頻道會員直播中也提到寬鬆的貨幣政策讓美元走貶,而在弱勢美元的環境會維持一段時間,進而讓我觀察到比特幣。
由於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刺激、經濟重啟帶來的需求,從2021年3月左右市場出現關於通貨膨脹的消息,而聯準會一直也以通膨及就業方面的進展作為停止寬鬆政策或升息的依據。而升息的動作通常會為股市帶來回檔,雖然根據景氣循環判斷股市是多頭,但也要為可能的回檔做準備。
成長期
當成長期到來時經濟數據基期走高、市場信心不足、央行避免過早緊縮扼殺景氣復甦而維持寬鬆環境。2021年下半年美國股市大約已經在復甦期後期逐漸要邁向成長期,這段時間也常在新聞看到倡議要緊縮貨幣政策的聲音,這階段的經濟不確定性也會影響市場的信心。
繁榮期
經歷過穩定成長期之後,市場充斥樂觀的情緒,消費與投資的信心加強。此時期反而可能會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抑制過熱的經濟。
以上跟大家分享的大局觀是根據我自身的交易經驗以及對總體經濟的理解所彙整出來的觀點,以我自身作為技術分析操作者的經驗,在加入大局觀的觀點後更能做到看對、下大、抱住。
透過這些觀點結合技術分析,我在股市中找到自己的方法,那就是不停的「暴賺」,「暴賺」並不是一夜致富,而是體現我操盤風格的態度,希望這篇對你有幫助,我是JG。